两会时间 | 全国人大代表李建宇:企业智能化是“我要主动去做”

 

       3月7日上午,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湖南代表团第三次全体会议向媒体开放,吸引了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日报、中国日报、科技日报、农民日报、凤凰卫视、香港大公文汇传媒、中阿卫视等52家中外媒体的117位记者前来采访。沈晓明、毛伟明等代表团成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上午10时许,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湖南代表团驻地,10位代表发言结束后,正式进入媒体提问环节。

 

       人民日报社记者 吴储岐:一年来,湖南在打造“三个高地”上又取得了哪些新的进展和成效?

 

       全国人大代表 湖南省委书记 沈晓明:过去一年,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打造“三个高地”上持续用力,重点是做好“加减乘除”四道算术题。

 

        所谓“加法”,就是加大要素投入,推动政策、资金、人才、项目等要素向“三个高地”集聚。

 

        所谓“减法”,就是积极为各类经营主体松绑减负,使他们能够在“三个高地”建设当中大显身手。

 

        所谓“乘法”,就是积极发挥创新驱动的乘数效应,把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改革开放有机地结合起来。

 

        所谓“除法”,也就是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破除“三个高地”建设当中的瓶颈、堵点、痛点问题。

 

       沈晓明:做好“加减乘除”四道算术题 持续用力打造“三个高地”

 

       沈晓明介绍,过去一年,湖南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7%,增长速度均在全国名列前茅。长沙启动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以后,国内外研发机构快速涌入,每月新增研发机构数量是政策出台前的440%。同时,湖南着力破解国际贸易中的瓶颈难点问题,推进新型易货贸易改革试点,去年对非新型易货贸易量全国第一,对非进出口贸易规模连续5年稳居中西部省份第一。

 

       沈晓明:推出“七个一”系列举措 支持大学生创业

 

       针对中阿卫视记者关于湖南为什么要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以及有哪些具体举措的提问,沈晓明说,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央有部署、湖南有优势。去年以来,湖南推出了“七个一”的系列举措,包括出台一批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设立一支面向大学生的创业投资基金、建设一批创业孵化器、在所有湖南高校开设大学生创业课程、聘请一些社会上有创业经验有知名度的企业家作为创业导师、选树一批大学生创业优秀典型、打造一档创业电视节目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和在校大学生热烈反响。

 

       全国人大代表 湖南省委书记 沈晓明:我们要做的就是支持大学生创业。让全国各地来的大学生,背了双肩包就可以到湖南来创业。如果把创新创业的大学生比喻为“金种子”,湖南愿意当好哺育“金种子”的那块“土壤”,我们欢迎全国的大学生到湖南来创业!

 

       沈晓明:充分发挥湖南比较优势 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

 

       在回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关于湖南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的考虑和进展提问时,沈晓明说,文化和科技融合是中央交给湖南的光荣任务,湖南将认真贯彻落实。当前,文化通过科技赋能,正在孕育出一个又一个的新质生产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前景广阔。湖南文化底蕴深厚、科教资源丰富、创新创业氛围活跃,文化产业营收增速全国领先。对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好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湖南始终充满信心。

 

       全国人大代表 湖南省委书记 沈晓明:目前我们正在依托长沙市马栏山视频文创园,以这个文创园为核心进行布局,每个月大概新增文化科技类企业50家,一栋栋大楼已经起来了、一个个logo挂出来了,你去看马栏山满大街的都是朝气蓬勃、满怀豪情的年轻人,应该说在湖南、在马栏山,文化科技融合的氛围已经出来了,所以我们欢迎大家来,我们大家一起干!

 

       毛伟明:向“稳”求进 向“新”提质 向“优”进阶 向“实”发力

 

       在回答新华社记者关于湖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效提问时,毛伟明介绍,过去一年,湖南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重大使命,向“稳”求进、向“新”提质、向“优”进阶、向“实”发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能快则快,并举全省之力推动团洲垸、资兴等地灾后重建。2024年,湖南经济总量达5.3万亿元,体现了经济大省挑大梁的作用和地位。

 

       全国人大代表 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 毛伟明:今年,我们将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好内需扩量提效、产业育新培强、科技创新赋能、改革开放深化、环境优化提升、安全强基固本、民生补短提质“七大攻坚”,以攻坚的决心姿态,高质量收官“十四五”。

 

       毛伟明:“好邻居”变成“一家人” “三个市”成为“一座城”

 

       针对凤凰卫视记者关于建设长株潭都市圈的提问,毛伟明说,目前,长株潭都市圈初步实现了规划一体化、产业错位化、创新协同化,服务同城化,形成了长沙“创新谷”、株洲“动力谷”、湘潭“智造谷”的“三谷”优势。接下来,湖南将做强“一极”、建好“一厅”、融为“一城”,推动信息互通、标准互认、服务互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的生态绿心、彰显湖湘特色的中央客厅,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

 

       全国人大代表 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这里打造了驰名中外的先进制造业,创建了享誉全国的创新示范区,布局了独一无二的城市生态会客厅,我们有志于使“好邻居”变成“一家人”,让“三个市”成为“一座城”。

 

       毛伟明:绿色智能计算产业有望成为全省第7个万亿产业

 

       就香港大公文汇传媒记者提出的湖南推动科技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相关问题,毛伟明表示,湖南将依托“4+4科创工程”,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坚持大校、大院、大产业“三大”协同,强化前端、高端、尖端“三端”攻关,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三化”方向,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价值链“多链”融合,加快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4×4”现代化产业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 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今天的产业竞争,是落后一个节拍,就可能落后一个时代。今年年初,DeepSeek一经发布就引爆全球,充分印证了“四算”(算力算法算据算网)时代加速到来。我们锚定绿色智能计算产业这个新赛道,率先起跑、奋发领跑,今年有望成为全省第7个万亿产业。

 

       李建宇:企业智能化是“我要主动去做”

 

        就中国日报记者提出的“如何推动传统产业与数智化技术融合,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问题,李建宇代表介绍,湖南钢铁集团去年在全球率先应用钢铁行业人工智能大模型,目前已探索100多个应用场景,32个已经落地。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快海外布局,做大做强高端产品出口,助力湖南外向型经济发展;加强全球产业链布局,打造世界一流钢铁企业。

 

       全国人大代表 湖南钢铁集团党委书记 董事长 李建宇:作为企业来说,必须要主动作为,系统布局,企业有什么难点,痛点,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首先绝对不是要我去做,而是我要主动去做。 

 

       石佳:乡村振兴也需要科技赋能

 

        石佳代表在回应农民日报记者关于“深耕民族特色产业、持续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方面”的问题时表示,8年来,她和团队探索出了一条“指尖经济”与“舌尖经济”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带动超千余名群众就业增收。今年,还将打造“锦绣茶宴”文旅IP,组建专门的AI技术应用部门,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转型升级;启动“乡村合伙人”计划,为返乡青年提供资金支持和培训指导;建立“让妈妈回家公益基金”,为苗绣文化的传承播下希望的种子。

 

       全国人大代表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七绣纺苗服饰文化董事长 石佳:农村广袤天地,青年大有可为,期待更多的年轻人携着星辰大海归来,在乡村这片热土上,书写“且将新火试新茶”的乡村振兴诗篇。

 

       李东林:一杯咖啡容万象

 

       在回答经济日报记者提问时,李东林代表分享了企业里一杯咖啡的故事。他说,在中车株洲所咖啡馆随处可见,“一杯咖啡容万象”的理念深入人心。一杯咖啡,代表了产业发展的“集聚地”,代表了技术创新的“策源地”,代表了人才汇聚的“黑土地”。希望更多的青年才俊加入制造“湘军”,一起为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功立业!

 

       全国人大代表 中车株洲所党委书记 董事长 李东林:一杯咖啡的时间,能感受到产业链的高效集聚;一杯咖啡的碰撞,能迸发出创新的奇思妙想;一杯咖啡的醇香,也能吸引五湖四海的人才汇聚。

 

        万步炎:让人才干事有舞台 能挑大梁当主角

 

       30多年来,万步炎带领科研团队致力将海底钻机装备制造与应用技术,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在回答科技日报记者提问时,万步炎代表介绍了团队重点项目的最新进展,并且分享了他和团队如何把课堂建在大海上、把海牛班经验向中小学推广的人才培养工作经验。

 

        全国人大代表 湖南科技大学海洋矿产资源探采装备与安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 万步炎: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大批创新人才。目前,湖南正精准推进院校布局和学科专业设置的调整优化,将为国家培养更多创新型高素质人才,让人才干事有舞台,能挑大梁、当主角。

 

       文章来源:湖南卫视

华菱云创    集团动态    两会时间 | 全国人大代表李建宇:企业智能化是“我要主动去做”
创建时间:2025-03-11 09:04
浏览量:0